帝王之术在于平衡朝堂,稳固后宫,作为唯一一个封王的皇子,他班师回朝,显然会让前朝失衡。另一方面,一个拥有实权的成年子嗣,足以让他心生警惕。
太后放空焦距,缓缓说道:“哀家还记得睿儿是14岁上的战场,从一个小兵做起。那两年,没人知道他是死是活,直到他16岁一战成名,接着担任主帅。封王的那年,是他在边疆呆得第十年,柔然、西凉、楚、辽,败在睿儿手里的敌军,不计其数。无论是二皇子泓宇,还是五皇子龙泽,甚至是只有九岁的旭冉,都是在蜜罐里长大,吃的苦头不及睿儿的千分之一。”
多年来,若不是睿王镇守边疆,庆国早就被其他四国瓜分,又如何会有今日五国鼎力的局面。
皇上似乎有所触动,低垂着眼帘,沉默不语。
太后叹息一声,接着说道:“睿儿二十有七,至今膝下空虚。这些年他一直忙着东征北讨,除了赫赫军功,就只留下一身暗伤。你担心其他皇子心有不服,可担心睿儿寒了心?”
“儿臣考虑不周,亏得母后提醒。”皇帝似有愧疚的低下了头。
“哀家明白你的顾虑。静嫔这些年,不争不抢,该动一动了。”以陆睿至的军功,换母妃静嫔的升迁,虽不公平,却也是权利的相互妥协。
皇帝这才放下心来,面露感激道:“多谢母后指点。”
太后似有惋惜的说道:“别吝惜份位,这是她应得的。”
“儿臣谨记。”
皇帝陪太后又聊了一会儿家常,便以公务繁忙离开了。
太后优雅的起身,陶嬷嬷上前搀扶,只听她忧心忡忡的说道:“静嫔怕是与妃位无缘。”
皇帝是不会允许,唯一封王的皇子,有一个身居高位的母妃。
陶嬷嬷似有不解的说道:“皇上不是答应了吗?”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答应了什么?”
“给静嫔擢升份位。”说完,陶嬷嬷恍然大悟。
皇上只是答应升静嫔的份位,可没答应升至妃位。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睿儿封王,皇帝自然不愿提升静嫔的份位,以免前朝失衡。”太后像是解释,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现在不一样了,睿王凯旋,比起提升静嫔,皇上更不愿给睿儿更多的权利。”
陶嬷嬷沉默着。
她能待在太后身边这么多年,自然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皇上的担忧哀家明白,无非是担心睿王功高震主,众皇子间失了平衡。分封其他皇子是早晚的事,哀家只是不想皇帝寒了睿儿的心。”
陶嬷嬷宽慰道:“太后不必忧心,睿王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会体谅皇上的难处。”
睿王是仅剩的四个皇子中,最得太后喜爱的,这其中不缺乏静嫔的功劳。没有那个妃子,能三十年如一日的粗茶淡饭,为太后抄写佛经。睿王自幼耳濡目染,对太后亦是恭敬有加。自然受太后偏爱。
太后这才展露笑颜:“正因为睿儿恭孝。哀家才更不想看到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可惜,她能做的有限,一切都要靠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