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1 / 1)青鸾首页

西藩叛乱平定的捷报传来的时候已经是年底了。当康青鸾听说朱棣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后,她又开始紧张起来。  即将见到自己的心上人,自然是欣喜的;可是一想起朱棣出发前说会向父皇母后请旨为二人赐婚的事情时,心中有些惴惴不安。他们之间的事,除了莲儿,没人知道。她担心窗户纸捅破会遭到众人反对。这些年来父皇和母后对自己虽然宠爱有加,可是毕竟这不是一件普通小事。所以 朱棣的归期越是临近,她越是紧张得寝食难安。  这日午膳,康青鸾没什么食欲,筷子也没动几下。  马皇后觉出她的异常,关心道:“青儿,这菜不合口味吗,都没怎么吃?”  “没有,母后,这菜很好。青儿只是不饿而已。”康青鸾像个做错事被发觉的小孩般,心虚地回答着。她勉强提起银筷,随意扒了几口饭菜。  “哀家看你近日食欲不佳,人都消瘦了,是哪里不舒服吗?”边说边凑近,抬手摸了摸她的额头。  “母后别担心,青儿没病。许是年关降至,宫里事务比较忙,所以没什么胃口。”胡乱找了个由头掩盖心事。  马皇后放下筷子,心疼道:“也是,这一年来,哀家的身子大不如前。你做事稳妥,许多事情都让你替哀家去办了,辛苦你了。”  “不辛苦,母后,能为您分担,儿臣很乐意。”见马皇后面露愧意,康青鸾忙解释道。  “好孩子,这些年亏得有你陪着哀家。虽然你是哀家和皇上的义女的,却比其他几位公主都贴心。来,吃不下,就喝碗汤暖暖身子吧。”说着让喜鹊给康青鸾盛了碗热汤递过去。  未免马皇后担心,康青鸾举起碗将汤一饮而尽,喝完后调皮地向她展示碗底并甜甜一笑。马皇后满意地点点头。    而在乾清宫内,太子朱标正向自己的父皇汇报近日各方呈上来的奏疏。  “父皇,蓝玉与沐英再过几日就要回到京城了。此次平定西藩之乱令朝廷上下十分振奋,大明威武之师对那些心存侥幸、背地里抱有异心的人震慑不少。所以儿臣恳请父皇到时候给予凉国公他们奖赏,以彰显朝廷对功臣的重视。”  “嗯,太子说的在理。”朱元璋肯定着自己儿子的建议,“对了,老四这次表现怎么样?”  “回父皇,凉国公在奏报中夸赞四弟骁勇果敢。在几次重要战役中,他都亲身上阵,歼敌无数。”  “好。”朱元璋很是满意,“不愧是朕的儿子。太子啊,朕把你这些弟弟们都培养起来,以后让他们给你守着疆土,你就能安心做皇帝了。”  “儿臣谢父皇绸缪。”朱标对着朱元璋拜谢,随后接着道,“对了父皇,还有一事要向您禀报。”  “什么事?”  “魏国公上奏来报,说北元残军已被赶至塞外,且北地防守也重新做了布置,目前局势稳定,他恳请父皇恩准大军班师回朝。”  “这些年天德(魏国公徐达,字天德,明初名将)驻守北方,风餐露宿着实辛苦。准奏,让他速速回京与朕叙旧,一起过年。”能与当年打天下的老兄弟重聚,朱元璋甚是高兴。  “父皇……”朱标见自己的父亲龙颜大悦,便趁势想把自己盘算了许久的计划说出来。  “嗯?你还有何事?”朱元璋难得有这么好的心情,眼中更是露出了少有的慈爱之情。  “儿臣还有一事想征询父皇的意见。”  “说来听听。”  朱标开口道:“如今二弟、三弟都已就藩,接下去该是四弟了吧?”  “嗯,老四这些年长进不少,也是时候让他独当一面了。”  “父皇,另两位皇弟都是带着家眷一同前往封地的,如今四弟尚未成家,若是父皇有意安排四弟就藩,也该早日为他定下亲事才是。”  “太子说的在理,老四也不小了,确实到了娶亲的年纪了。你今日提起,莫非是有好的人选?”  “不知父皇觉得魏国公府上的千金如何?”  “你是说那个大丫头吧。朕听你母后说起过,好像年纪和老四差不多,聪明伶俐,再来,朕与天德有同袍情谊,若是能亲上加亲,确实是美事一桩,哈哈哈。”  朱标见自己的建议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心下很是满意。他相信,只有支开了朱棣,他才有机会。    很快,北伐的徐达与西征的蓝玉大军先后返回了京城。而朱棣一回宫就连夜前去储秀宫见自己的心上人。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几月来我天天数着日子盼你归来,院里合欢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康青鸾轻抚着朱棣的脸颊,辛苦的征战让他脸上染了些风霜,可那一双眸还是神采奕奕一如那日初见。  朱棣一手拥着她,一手轻掬她的柔荑在自己脸上摩挲,感受她手心的暖意。  “无碍,开了春会发新芽。”  感觉到了他掌中的粗糙,康青鸾将他的大掌抓在手中细瞧。这是一只宽厚有力的手掌,虎口有厚茧,应该是常年握兵刃留下的。用指尖轻触他的掌心,似乎在与它交流这每个茧背后的故事。  朱棣抽出自己的手掌,重新将他的爱人拥入怀中。下颚轻抵着她的额头,温柔道:“青儿,所有的辛苦能换来此刻与你的相聚,就都不算什么了。”  康青鸾紧紧环住他,紧闭着双眼靠在他胸前,贪婪地呼吸着他的气息。时间似乎在这一刻静止。  相偎相依的二人怎会知道,此刻的宁静背后,一场巨大的风波正在积聚酝酿……    过了两日,阳光和煦的午后,康青鸾在自己宫内仔细盘点查看尚服局司衣司新送来的首饰。快过年了,马皇后让她帮忙挑选一些上好的首饰,作为坤宁宫里新春佳节给其他各宫嫔妃的赏赐。  纤手拿起一支梅花金簪细细瞧着。叠瓣重重,蕊蕊尽现,果真是栩栩如生,难得的好手艺。  “冬日里百花落尽,唯独梅花迎雪盛开,戴这个颇为应景。这支金簪做工极巧,想必娘娘们会喜欢。”  一旁的刘司衣附和道:“郡主所言甚是。今年在打这簪子的时候,花蕊处镶了些宝石上去使得这梅花在光照下看着更显灵动。”  “嗯,玲珑剔透,是不错。刘司衣有心了。”康青鸾放下金簪,在锦盒里继续翻看道,“还有其他梅花的物件吗,几个宫里可不能带重样的。”  “郡主请看,还有步摇、金钗及各色宝钿。”刘司衣将饰品一样一样取过来让康青鸾过目。  康青鸾方拿起一支梅花步摇,正欲细细端详,却听的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郡主,不好了,出大事了。”莲儿一路小跑从院内进入房中。  “怎么了,什么事大呼小叫的?”  莲儿见房内有人,憋红着脸,站在门口紧紧盯着康青鸾不言语。  “刘司衣,这些首饰你先拿回尚服局吧,抽空我再过来看。对了,前阵子郭惠妃又为皇上添了位小皇子,这已经是她为大明诞下的第三位皇子了,功不可没。皇后娘娘特意交代了,今年郭惠妃的那一份,你们一定要办得更用心些。”  “是,郡主,奴婢记着了。尚服局定不辜负皇后娘娘所托。”  “嗯,有劳了。你们下去吧。”  康青鸾知道莲儿是真的有急事要向自己禀告,就交代完差事颔首示意她们离去。  “奴婢告退。”  见刘司衣出了门,莲儿忙快步奔至康青鸾身边,着急道:“郡主,不好了,奴婢刚去坤宁宫给皇后娘娘送燕窝粥的时候,恰巧皇上也来了,皇上他说……他说……”  “父皇说什么了?”康青鸾看着对方惊慌的神情,也隐隐感觉到事情不妙,心不由得跟着揪了起来。  “皇上说要让燕王殿下迎娶魏国公家的千金!”  “什么!”  康青鸾一个踉跄。听到这个消息就好比是被晴空霹雳击中,使得她扶着桌子才能勉强站定。  “怎么这么突然,以前从未听父皇提起啊。那母后的意思呢?”  “说是这次魏国公得胜归来,皇上设宴为其接风洗尘。也不知席间聊了些什么,就令得龙颜大悦,皇上在酒桌上就和魏国公定了王爷的婚事,说是要亲上加亲。皇后娘娘听后也很高兴,已经同意了。这会恐怕赐婚的圣旨都已经送去魏国公府了。”  康青鸾跌坐在椅子上,只觉得胸口被堵着喘不过气来,脑中一片空白。  莲儿见她脸色惨白,急得哭了出来:“郡主,你没事吧,别吓奴婢。”  “莲儿,你再去打听打听,许是你听叉了呢?”康青鸾勉强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嘱咐莲儿再去外面打探消息,“这事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皇子成婚不是小事,怎会定得如此仓促草率?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也许……也许只是父皇酒后的一个玩笑。”  “郡主,可是你……”  “我没事,你快去!”  莲儿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转身奔了出去。    朱元璋宴席上与徐达结亲的消息很快在宫中传开了。这喜讯在外人看来有些意外,但细细一琢磨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乾清宫外的长廊上,朱棣火急火燎地大步奔向宫门。行至宫门口,王清迎上前作揖笑道:“老奴恭喜燕王殿下。”  朱棣无心理会他,焦急道:“快替本王通传,本王要见父皇。”  见朱棣脸色有异,王清已猜到了几分来人所为何事,便不敢耽搁,行完礼后就赶忙进去禀报,不一会便出来迎接他进去。  “儿臣叩见父皇。”  朱棣一进去便向朱元璋跪拜行礼,见朱标也在宫内,拱手向他参拜。  “参见太子。”  “起来吧。”  朱元璋示意他起身,一旁的朱标亦微笑着向他点头示意。  “你小子,是不是听到好消息,来给你老子叩谢了?这徐家大丫头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儿啊。你老子我可给徐达灌了不少酒才让他当场同意了这门婚事。”虽喝过醒酒汤了,但朱元璋似乎还在回味之前愉快的酒宴,看着自己的四儿子笑着打趣道。  谁知朱棣听完这些并未起身,跪着正色道:“儿臣谢父皇关怀,但儿臣恳请父皇收回成命。”  “什么!”朱元璋没想到他居然这么说,“老四,你在胡说些什么!你再说一遍!”  “儿臣恳请父皇收回赐婚的旨意。”朱棣再次高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砰”的一声,朱元璋一拍龙案,酒意醒了大半,案上的物件也随之震动。  “臭小子,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  “儿臣不想娶魏国公的千金!”朱棣顶着盛怒跪伏在地,却依然坚持着。  “你……你这逆子,你当老子说的话是放屁吗?老子的圣旨都已经宣出去了,你要老子收回成命,你让老子怎么向徐达交代,怎么向朝廷交代?臭小子,你是得了失心疯了不成,徐家女儿怎么就配不上你了?咳咳。”朱元璋被恼得一口气接不上来,咳嗽不止。  朱标见状赶紧上前安抚。  “父皇息怒。”  接着他转向跪在地上的朱棣道:“四弟,听闻魏国公府的千金天资聪颖、端庄娴静,更有‘女诸生’的美名。父皇与魏国公又有多年的情义,你们二人若是结合,这对我大明来说,岂不是良缘一段?”  “听听你大哥说的!咳咳。”朱元璋还未缓过气,又咳了起来。  “再好,我也不要!”朱棣跪在地上一动不动,表现出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坚决。  “你!……”朱元璋被气得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就随手抓起一本奏章朝朱棣丢了过去重重地砸在他身上,可地上跪着的身形仍是纹丝未动。  “四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朱标上来劝说道,“君无戏言,父皇诏书已下,岂有再收回的道理?更何况你我虽身为皇子,却也是父皇的臣子。自古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为,臣岂有违背的道理?”  朱棣不搭话,倔强地别过脸,以示无声抗议。  朱元璋眼看着又要发作,朱标见状便搀扶着他道:“父皇,你先在旁休息一下,让儿臣再劝劝四弟。”  吹胡子瞪眼睛的朱元璋用力指了指自己的四儿子,忍住了就在嘴边的叫骂,朝着身边的大儿子点了点头,接着就转身去至内室,王清紧随其后为他抚背顺气。  “主子,您别发那么大火,许是这事太突然了,燕王殿下年轻气盛,一时没想明白。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好好□□便是了,父子之间有什么话是不能好好说的呢……”  见二人离开后,朱标走至朱棣身旁,弯下身,明知故问道:“四弟,你是当真不愿娶那徐家小姐为妻吗?”  “皇兄看我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朱棣抬首漠然反问道。  “圣旨已经下了,你也当真是要悔了这门亲事吗?”  “那是父皇决定的,他根本就没问过我的意思。这毕竟是我的终身大事,岂可因为酒桌上的儿戏之言就草草定下了?”  朱标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四弟,你真以为这是父皇酒后戏言吗?你怎么就不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呢?如今我大明根基未稳,北元残余势力又总在北部蠢蠢欲动,妄图卷土重来。魏国公是开国功勋又兼镇守北境要职,如果你能娶了他女儿,两家结成姻亲,这绝对是大大的利好。可现在你一意孤行要退婚,要是这事使得徐达恼羞成怒,个中厉害,你可有思量过?”  朱棣赌气回应道:“若父皇给我兵马,我也能将北元打趴下,又不是非得靠他徐达才行。”  “老四,徐达在我朝的势力并不是你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魏国公府在朝廷中早已盘根错节,非一朝一夕能够撼动。”  “大哥,徐达目前对父皇对朝廷并无二心,若父皇担心他拥兵自重,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为何一定要我娶他女儿?”  朱标轻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回道:“自古婚姻大事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何况你我还是身在帝王之家。你也知道,我原先的太子妃是常遇春之女;还有当年父皇为了招揽王保保,让你二哥娶了他妹妹。老四,我们是父皇的皇子,但更是大明的臣子,所以我们不能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的好恶。”  这些话令朱棣痛苦地皱起了眉头,低着头默不作声。  朱标用力按了一下他的肩头,继续道:“四弟,其实父皇早已有心安排你就藩北平。北平的重要性,即使大哥不说,我想,你也应该明白。它曾是元朝故都,又是我大明北方防御的重要关口,可如今北方实际的兵权是掌握在徐达手里。若你和他的女儿成了亲,自然就是一家人,那么将北平交到你手里,我想,他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父皇对你的期望,你可明白?你万万不可辜负了他,令他寒心啊。更何况……”  朱标忽然压低了声音,附到朱棣耳边悄声道:“父皇的脾气,我想你应该是很清楚的。若你执意违拗了他的意思,到时候受惩罚的不单单是你,你身边的其他人也会无端受牵连……”在说 到“其他人”三个字时,他还特意紧握了一下朱棣的手臂。  这一提醒令朱棣心底顿时一惊。自己父亲的手段,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若因自己的坚持祸及康青鸾,到时候他们二人别说是相守了,他是否能保住她都成问题,弄不好甚至会令她性命堪虞。虽然这些年来,朱元璋也十分疼爱这个义女,可伴君如伴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是无情帝王家,他决不能让心爱的人身陷险境中。  房中陷入一片沉默……  时间过了许久,直至夜幕降临,乾清宫中仍是一片沉寂。黑暗中,朱棣仍旧跪在地上,痛苦地低垂着头,朱标背手站在他身旁。王清从内室举着烛火走了出来,看了二人一眼,接着走到桌案旁把灯点亮。  “唉,”这时朱元璋叹了口气,从里边走了出来。其实他之前一直在里面聆听他们兄弟二人的谈话,自己也冷静了思考了很多。  朱标见他出来,忙过来搀扶。朱元璋摆摆手,自己缓步踱至朱棣面前,沉声道:“老四啊,老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朕年纪大了,这赤手空拳打下的大明江山,早晚要交到你们弟兄手上,需要你们将它继承发扬下去。先前你大哥说的那些话,也是朕的心里话,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朕为你定这门亲事,就是想着你若娶了徐达的女儿,那以后就不愁你将来一个人在北平就藩后势单力孤了。  徐达这老小子,这些年东征西讨给他自己挣下了不少家底。朕心里有数,安排在北边的那些个将士大多是跟他亲近,跟朕、跟朝廷反而疏远。我们刚把蒙古人赶出去,老百姓刚得到些喘息,在这个时候,朝廷内部必须团结,不能让别人钻空子,让那些蒙古达子死灰复燃。这几年里,你们几个都成长起来了,替为父分担了不少,可是你们毕竟还年轻,没有战功,没有作为,那些大臣、那些老兵油子会乖乖听你们使唤吗?  正因为如此,我和你大哥才决定让你去娶徐达的女儿。等你成了他女婿,你们成了一家人,他心里踏实了,自然以后就向着你了。凭着徐达在朝廷的威望,以及他在北边的作用,他日你去了北平,朕这心里才算安稳了。  所以老四,你爹的一番心意,你到底领还是不领?”  朱棣缓缓俯下身,跪伏在地上,良久他才颤抖着声音回道:“儿臣遵旨。”  “哎呀,好了好了,雨过天晴了。老奴恭喜皇上,恭喜二位殿下。”见朱棣接受了旨意,王清适时地出来打圆场。  “老东西,就你会说。”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却并未怪罪,伸手捋了捋自己之前被气歪的龙须。  “皇上,老奴也是替您高兴啊。这下可好了,宫里啊又要有喜事啦。”  朱标将自己的兄弟从地上扶起,朱棣勉强向他扯了一抹笑容来掩饰心中翻腾的苦涩。    深夜,莲儿回到储秀宫,告知康青鸾朱棣已经接受了旨意。  康青鸾呆立在窗前,两眼直勾勾地看着院中月下那株清冷的合欢。自下午莲儿告知后,到晚间消息确认,她就一直这么站着,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仿佛周遭一切都已与她无关。  “郡主,”莲儿红着双眼,将一碗粥端至她身边,“吃点儿东西吧,这一天你水米都不曾沾过,这样会将身子熬坏的。”  粥冷了再热,热了又转冷,再热再冷,反反复复了几次,可康青鸾还是一动不动。  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莲儿将粥放在桌子上去开门。只见是朱棣站在门外,神情亦是憔悴的很,不复往昔风采。  “王爷!”莲儿高兴得转头看向窗边,“郡主,王爷来了!”  可窗边佳人身形仍未动。  莲儿无奈地看向朱棣。朱棣步入房内,吩咐道:“你先下去吧,我单独与她聊聊。”  “是。”莲儿合上门,退了出去。  朱棣走至窗边,从身后将康青鸾拥入怀中。她的身形本就纤弱,经此一来更显弱不禁风。朱棣心中很是心疼,在她耳边轻轻唤了一声:“青儿。”  康青鸾任由他拥着自己,没有回答。  “对不起。”朱棣痛苦地将头埋入她的颈间。  “这不怪你,圣命难为。”康青鸾终于开口,“你是大明的皇子,父皇和母后器重的儿子,他们定是要选一位家世与你匹配的女子结成夫妻。是我自不量力,我早该明白,自己只是寄人篱下的义女。你的终身大事,再怎么指,都指不到我的头上。”  听到她这么说,朱棣双手一用力,将她搂得更紧了。  “我不许你这么说。”  “朱棣,”康青鸾口中唤着他的名字,心却疼得像刀割一般,“以后我还是唤你作四哥吧,我们之间的事,就当从来没发生过。”  “不,我不答应。”朱棣将她转过身看向自己,却见她早已泪流满面。  “朱棣,忘了我吧。身在帝王家,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的意志。父皇母后待我恩重如山,我也不想看到他们失望。他们对你期望甚高,希望你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之间不过是儿女间的小情,家国大义才是你该去担负的。以后你还是我的四哥,我,还是你的青鸾妹妹。”  朱棣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紧紧地将她拥入怀中,终究是自己负了她。  今年的冬天似比往年更冷一些,窗外的月光照得这院子里更加冰凉。合欢树上光秃秃的,不知道这春日里的新芽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