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25岁,我被“逼婚”了(1 / 2)从22岁走到35岁首页

日子就这样慢悠悠、甜滋滋的过着,我在计生站混着清闲的工作,大部分时间和他腻在一起,他依然经营着他的板材店和装饰工作室,我们谁也没有提结婚的事,反而是他的家人先着急了。

自从那次“不正式”的去过他家以后,我就已经被默认为他家“大儿媳妇”了,后面再去,他的家人对我好像就和“自家人”一样,没啥客套的寒暄,没有特殊的待遇,饭桌上从来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多加一个菜,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和日常。

这和我爸妈对林峰的态度相比,完全是天上地下,林峰每次去我家,我家人都会热情款待,投其所好的做饭,嘘寒问暖。我告诉自己这是西北农村人的淳朴和不善于表达吧,但是心里或多或少有点不太舒服。这些想法只放在自己的心里,不曾告诉林峰,因为在他家,我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他。

每次回他家,他都会买一堆东西孝敬父母,后来得知他家的装修和所有家电都是他包揽的,虽说房子是普通的平房,但是空调、电视、太阳能、冰箱等应有尽有,看的出来,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在我看来他父亲的话不多,某一天,他喝醉酒告诉我,其实他父亲只是和他在一起话不多而已,他和他父亲的关系有点微妙,说不上来的奇怪,好像他既害怕又很尊重他父亲,而他父亲又没过多话题和他聊,偶尔还会训斥他,他们争吵几句后就不欢而散了,但是他从未在我面前说过他父亲一个“不”字。

可让我不适应是:他要求我只要去他家,就得主动帮着他母亲做饭,那个柴火灶我哪里会用,每次也就是添个柴,包个蒜啥的,他的母亲是个勤劳贤惠的农村妇女,虽说我去帮忙,但她知道我不会,所以只给我派些简单的活,饭做好后要主动给他父亲和他端上桌,伺候完他们后才可以吃饭;饭后要主动洗涮锅碗,除非他母亲极力劝阻不需要我做,我就可以不做;和他走到村道,要主动和村里人打招呼,可是我又不认识他们,每次都是跟着他叫人,然后下一次还是记不住谁是谁,这让我感到极为不舒服,就好像是封建社会被婆家压迫的小媳妇一样,在我家,我妈都舍不得让我洗碗。

我的不满他也看得出来,但是他说又不是经常回去,只要他爸妈高兴就行了,他们家的传统就是那样,我想说又不是啥“富贵人家”,哪来那些“穷讲究”?但是话到嘴边咽了下去,他说我两在一起时他会给我当牛做马,晚上洗脚、捶背,干什么都行,他也的确做到了,所以我才没有那么斤斤计较。

在农村,一旦家里有个“准儿媳”,那么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基本全知道,甚至一村子的人见了你都会和你开各种“难为情”的玩笑,我不喜欢这样的氛围。但这是他成长的地方,他适应的很,他可以穿着得体去和客户出入高档场所谈生意,他也可以穿着大裤衩和拖鞋在村子里见人就发烟,和那些大汉们蹲在路边吹牛,我觉得很低俗,但他说这是“乡情”,这种隐形的差距给我们往后的婚姻生活带来了不少冲突,那也是多年后的后知后觉。

一个周末,我和他回他家,他姑妈也来了家里,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妈专门让他姑妈来家的,为的就是说我两的婚事。他姑妈说也谈了两年多了,该考虑结婚了,早早生个孩子让他妈带着,我也好干自己的事,房子反正有租的,就先在租的房子结了算了。我没说话,我很生气,这种事不该是他家人亲自上门和我爸妈谈的吗?提前找人给我说是什么意思?

他爸紧接着就说:“家里呢,你也看到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想在城里买房呢是不可能的,我们家就是普通农民家庭,没有那能力,你们两个有能力了就自己买,我也不去住你们的房子,你们自己过好你们的日子就行了。”

听完这些话,我更来气,我还没提到房子的事呢,他们家倒先把路堵死了,让你压根没有提的余地,我说:“叔,婚姻大事,不是我能决定的,这得我爸妈同意才行!”他爸说他知道是这么个道理,就是先把自家情况说下,让我考虑,没啥意见了他再去提亲。

全程对话,看的出林峰也有点惊讶,就打岔说结婚不着急,后面再说,然后我们就开车回城了。一路上,我的脸色很不好,他抱歉的说他也不知道今天他家人会说这些话,让我别放心上,结婚是大事,不是谁顺嘴一说就行的。

然后和我说起了房子,说在认识我之前,他定过一套房子,准备交首付的时候,他妈因为子宫肌瘤大出血差点要了命,他把定房的钱退了并把准备买房的钱都全部拿去给他妈妈看了病,用的药都是进口的好药,他只想让他妈妈活命。

听起来很感人,无法反驳,但是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男人,现在在我面前,似乎只是一个空皮囊,他可能压根就没有存款,而看得到的那些“资产”不过也是个空架子而已,娶我,是娶不起的,所以自己才不主动提结婚这档子事,这样一想,自己都心凉了半截。

但是直白的去问这些敏感问题,我也问不出口。回想这两年多来,我也不曾见过他的银行储蓄卡,钱包里除了两张小额信用卡,基本都是或多或少的现金,他说开店有个好处,就是身上总不缺现金,这点我也信。

他和人合伙的板材店开在一个建材城的板材区,店就像个厂房一样,除了堆成山的各种木工板,就是一个简易板房的办公室,我也只去过三次;他的装饰工作室开在他师父的五金店二楼,这个五金店当时在我们那里算是五金类规模最大、最高档的店面,它并非传统的杂货铺子,卖的都是螺丝钉、电线、插排等东西,它装修奢华、经营品类全是一线大品牌的各种装饰五金、厨卫五金等,毫不夸张的说,买这家店的东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几年后这家店成了我的,对我来说,却像个“烫手的山芋”(后续再讲)。

林峰的师父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人士,长得人高马大、大光脑袋、留着络腮胡,手里总是盘着一个手串。第一次见他时还挺发怵,但是他对我说话倒是很客气,一句一个“弟妹”的招呼着。他黑白两道通吃,当年也是我们那里响当当的人物,开了两家公司、一家五金店、两家大型餐饮店、游戏厅、入股的的大型KTV,总之把能挣钱的行业几乎都涉足了,因为“后台硬”。用林峰的话说,没他师父就没他的今天,为人处事、接人待物都是他师父教他的,多年后,我们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我才明白,他于他师父来说其实就是个“扛枪的”。

他的装饰工作室也就两间办公室,看着麻雀虽小,五脏倒也俱全:有四个设计师,一个项目经理,一个文员,一个财务,还有个打杂跑腿的,就是偶尔接送我的小男孩。我去他工作室的次数屈指可数,房子有没有租金,我不知道,因为这两间房是他师父五金店的地方;工作室经营状况如何?人员工资和一年的流水是多少?年利润是多少?这些和我不相干的问题我从不过问,后来明白,这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与我不相干,我都要为它买单的。

因为不是很适应和喜欢他那个圈子,我和他的朋友几乎没什么交集,包括他的师父,为数不多的几次聚会,也让我想早点离席,一群人坐一起各怀鬼胎的说着违心的话、抽烟、喝酒、劝酒、比装逼,总之,让我极度不适,但是我一直认为,这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圈子,做生意,应该都是如此吧,我们互不干涉彼此。

表面看来,林峰除了没有房子,车也是二手的越野车,工作还算不错,有能力赚钱,倘若没有负债,有些许的积蓄,我们结婚,也未尝不可。

我爸妈虽对房子有要求,但也不是那么必须,他们都是有文化并通情达理的老人,主要看重的是人品和能力,所以才没有棒打鸳鸯让我们立刻就散。之前二老去看了一套九十平的电梯房,碍于年龄大无法办理按揭,就说以我的名字去买,首付和月供都是他们的,相当于用我的名字买套房和我一起住,百年以后,这套房就留给我,让我和林峰去看看房子位置、楼层、户型是否合适?如果可以就直接买了。

我们确实是去看了,只是林峰否决了这个房子,说还没挖坑呢,说不定哪天地产商就携款潜逃了,还是不要买期房。那时的我,什么都听他的,觉得他阅历比我多,说的都是对的,回家也这么“忽悠”了我爸妈,这事就再也没提。多年后,那座被林峰说成可能会“烂尾”的楼,早已成功交房,这个事成了我妈时长挂在嘴边埋怨林峰的话把子,因为当年如果买了这套房,或许我们家的损失反而没那么大(后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