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高照,杜若坐在床榻上,整个人憋闷气喘,忍不住自个揭下了喜怕。
“郡主……”
“王妃,不可!”果然,还未等茶茶提醒,一旁的郑嬷嬷已经出口制止。
杜若认得她,前世嫁入王府时,郑嬷嬷便已经是这后院掌事。
彼时她与魏珣不咸不淡地处着,亦未行夫妻之礼。婚后两年都没有孩子,郑嬷嬷讨好魏珣,又想将自己的女儿送进来,便没少在德妃面前煽风点火,给她难堪。
她虽懒得解释,却还是顾着魏珣颜面,不好直接言明缘由。被德妃唠叨地多了,便索性作主给魏珣安了两个侍妾,其中有一个便是郑嬷嬷的女儿,想着生下孩子再行封赏。此举连着德妃都对自己有了改观,直夸她贤德懂事,有大家风范。
结果,却惹恼了魏珣,将人晾在一旁不说,竟还质问她,到底是谁需要侍妾?
那是他俩头一回吵架,只是杜若向来清冷少言,也吵不起什么,只备觉好笑。
不要便不要,怎么就怒火冲冠了?
魏珣端的是温润君子,大约看着她一副不知所谓的模样,亦说不下去什么,竟离谱地撂了一句“多半是你需要,以此笼络下人,博得贤良名声”,便拂袖离去。
直到后来被孤身囚禁在这府内,杜若才有所恍然,那是要为凌澜守身如玉呢!
为长嫂守身如玉,为胞姐牺牲色相,真是神圣又伟大。
“王妃,请端坐,盖好喜怕!”到底是自己的地方,郑嬷嬷已然没有了白日在太尉府的拘谨,此刻十足十持着掌事的威严。在她眼里,纵然杜若是名门闺秀,却也不过才及笄的女郎,出嫁从夫,她代德妃教导她,亦不算什么。
杜若此刻不愿理会郑嬷嬷,只强压下不适,一手扶稳了袖中的金错刀,一手丢开盖头,对着她和其余十二位喜娘开口道,“且都退下吧!”
自上花轿那一刻,莫名的恐惧便笼罩着她。她只当是方才花轿空间狭小,让她压抑逼仄,气息不定。想着下了花轿便好,不曾料到,此刻在这喜房内,侍婢环绕,同样让她感觉喘不上气。
尤其是郑嬷嬷顷身往前,将她右侧烛火挡去的一刻,她更是心悸不已。连带着两手酸疼,隐隐有肿胀之感蔓延。
她左手攥着衣袖,心道不好,这一日折腾下来,幼时旧疾怕是要发作。届时只怕连刀都握不稳!
是故,她才这般忙着退下侍婢,想得个清净,敛神静心片刻。
只是,此乃皇家宗亲的新婚,并不能说退便退。众人面面相觑,待新郎入内,还有诸多礼仪,此刻如何能退!一时间目光皆聚在郑嬷嬷上身,俨然以她为首,让她拿个主意。
“退不的,殿下还未入内,需得奴婢们伺候着。”郑嬷嬷边说便从杜若身畔抽来喜帕,递给身侧喜娘,示意她给杜若盖上。
杜若看着喜娘走近,抖开大红喜帕,虽只是两层鲛纱的材质,却到底挡去大半明光。仿若瞬间将屋子隔成两半,留给她的是无光幽暗的一面。
一瞬间,前世里被困在此间的情境于眼前闪现,无尽的压抑和绝望从心底弥散开来,然后重新将她包裹。
被囚禁的第二年,她生下孩子,催信至燕国,却得魏珣回信,拒还兵符,永不还朝。
天子大怒之下,下令封死蘅芜台。便是此刻这间喜房!
她抱着孩子,眼看着一块块木板钉上外围门窗,眼看着光亮一点点从屋内散去。最后黑暗笼罩,再也没有昼夜的区别。
除了一点送饭的缝隙,当真半点光亮皆无。
她持了半生的冷静骄傲,终于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崩溃。
冬日阴寒,她倚在缝隙口,想让孩子得一点日光。可是也只有用膳的时辰,那缝隙才会被撩开,片刻便又被合上。
又何况,拜高踩低,三餐都不一定规整。
孩子哭得厉害的时候,她咬破指尖喂她。但也没有喂过几回,孩子便不吃了。倒不是她枯瘦的连血都挤不出,是孩子死了。
她在黑暗中搂着孩子,也不再开口求守卫。只没日没夜地用一支银簪从门底凿开一点木屑,由指甲大小到巴掌大,再到贯通内外,光线射入。
守卫横刀在她脖颈。
她说,“我想让孩子见一见太阳。”
守卫看着她怀中,已经开始腐烂的小小躯体,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放她在院中留了一日。
埋葬了安安后,杜若谢过那守卫,安静地回到房内,未再挣扎。
许是连着天子都觉不忍,松口传召:魏珣回朝之日,便是她再见天日之时。
她闭在蘅芜台内,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只是偶尔会听到兄长们唤她的声音,他们没有半点怪她的模样,还是像小时候一般宠着她。有时也会听得到安安的哭声,安安死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她却觉得她在喊她“娘亲!”她也会模模糊糊看到暗子营的属下,他们马革裹尸、白骨森森死在异国他乡……
她满怀愧疚思念着他们,却也同样害怕想起他们。
封闭的空间,无望的人生,不堪回首的前尘,成了她前生最大的梦魇。
*
杜若大抵明白了,是上一世的阴影,随着记忆的恢复,重新笼罩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