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一路,时值五月中旬,春风旖旎,和风送暖,沿途风光无限,端木晨也渐渐在这大好春光中舒解了郁积在心的烦闷。 李师傅待她极好,考虑到她是个女子,又第一次出门,与他人共坐一辆马车多有不便,特意在装载生活物资的马车上腾出一个位置,让独坐一车,由他亲自赶车,免去步行的劳顿。 他们一路南行,由于夜方城地处华襄国西南面,四处环山,多为山路,十分难行,而且又值雨季,故而头一个月行路都极慢,遇到天色不好,便只有找地方停下来休息。 这天,出了夜方城后,行至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突然风云突变,大雨倾盆,路上泥泞不堪,道路难行,有些狭窄的路口还有几处塌方,岩壁上方随着暴雨还有落石,境况十分惊险。 端木晨第一次在这样的情形下遭遇大雨,也是惊吓不已。好在李师傅及车队的众兄弟都十分有经验,引着车队避开险境,直到下午时分,一行人才一身泥水地走出崎岖的山道,终于来到一个叫“璧山”的镇上。 这个镇子不大,也并不繁华。估计除了过往客商之外,平日里也并无人经过。好在镇上还有几家客栈,可以暂时落落脚。 李师傅便定下先在镇上找家客栈歇下来,待到雨停了,看天色好些了,再作决定。 原本以为这镇子来往的人不多,可到了镇子的主街上才发现,因大雨的缘故,这璧山镇上竟停留了许多往来的客商。想必大雨一落,两头的人都往这镇上赶,使得这平素寂寂无名的小镇一时间也热闹了起来。 这本就是个巴掌大的小镇,拢共也只有一条还算称得上“街道”的小街。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客栈,客房也不多。 此时因突降暴雨的缘故,赶路的客商都汇聚于此,有些宽敞的住家户也把多余的房间誊出来,收上一点儿散碎银子,挣点柴火钱。 所以此番情景之下,若想要找一家客栈将整个车队的人安置下来,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李师傅便带着自己的义子,小名唤作四儿的一个半大小伙子冒雨出去寻住处,接连问了几家,最后好说歹说才找到四个店家誊出地方让他们挤着住了下来。 好在镇子并大,这四个住所,有两家挨在一起,还有两家,一家在街对面的尽头,一家在街口的巷子里,离得都不算太远。这十二辆马车倒也还妥善地安置了下来。 等大家安顿下来,吃上热饭菜时,天都已经黑透了。 吃过饭,各自便回房休息。一路上惊心动魄地赶路时还不觉得累,待到一碗碗热汤面下了肚以后,一放松下来,大家都觉得乏了。 李师傅和小四与端木晨同宿在这家名唤“仙客来”的客栈中。二楼刚好余有两间近临的客房,倒也整洁干净。他们便分头住了进去。 因着头几日赶路的时候,也常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端木晨大多在马车中蜷缩着将就一夜,醒了,便囫囵吃点儿干粮,又昏昏沉沉在在马车里跟着赶路。 虽说她步行时候并不多,大多数是坐在马车上。可这马车原本就是装载货物的马车,舒适性差得多,他们走的又多是山路,一路坎坎坷坷,马车颠簸摇晃得厉害,抖得她全身都要散架了一样,全身哪儿哪儿都硌得疼。 此前冒雨前行又淋了点儿雨,头也有些重重的,此刻终于有了单独的房间可以睡觉,在她看来,不论客房多么简陋,已经是这一路上以来不错的落脚点了。 她进了屋,看着轻轻软软的褥子,胡乱地打了点儿水洗漱了一下,便困意来袭,早早地上了床,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当晚,雨越下越大,还伴着春雷阵阵。原本她睡得极沉、极香。突然好似在梦中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她挣扎了几下,眼皮似有千钧重,委实睁不开眼。 但是随着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响亮,这木质房屋本就不隔音,在夜间便觉得十人扰人。 这孩子啼哭不住,不但吵得端木晨睡不着了,也吵醒了客栈内许多住客。她虽未起身,但也听到楼上楼下的客房不时有人开门询问,或是骂骂咧咧,或是抱怨不已,可是高声叫嚷着让孩子爹娘赶快哄好孩子。 这时便又听得楼下一男子的声音响起,不住地致歉道:“惊扰各位的好梦,多有得罪,还望多多见谅!小儿患病,夜啼吐奶,实属无奈,室外电闪雷鸣,又无法将他抱出门去安抚,求大家原谅则个。” 端木晨一医者,听闻有人患病,还是小儿,便再也躺不下去,也起身来看。 其他人听这男子如此一说,想到大家均是出门在外,孩子重病,也属无奈,便也不再多言,都陆续回自己房中休息了。 最后,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二楼的栏杆处,便只余她一人伸出头来看见这二十出头的男子一脸忧□□转身回房。 医者素来有“三戒”:医不自治、医不戏病、医不叩门。 “医不叩门”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话询间,主动送医上门。哪怕是熟人、邻居都不应主动指出别人有什么疾患,要给人看病。 这不是医者摆架子,事实上医者“来住病者之家,虽祁苦寒大暑,未尝少惮,如遇清贫者,时常施与周济”心有悲天悯人之高尚情怀。而医不叩门有两个理由,一是责任主体的划分,二是求医者需有虔诚、恭敬之心。从《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就能很直观地反映出人们是很忌讳医生上门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的。 所以,也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之说。你若太主动跑去跟人说,我是医生,你有病,我来给你看病吧?患者会觉得你才有病!会认为你这个游方郎中骗人钱财不可信赖,颇为反感,并会觉得你对他另有所图。再者,一般不是自己主动求医问药的,也很难遵医嘱听取医生的意见,反而会延误病情。 因此,在这样一个雨夜,眼睛看到如此焦灼的父亲,耳朵听到孩子因病痛哭得有些嘶哑的喉咙,端木晨还是有几分犹豫的。 想到医之禁忌,不便打破。但此时,小儿的啼哭声并未停止,反正越哭越哄不住,从哭声里都能体会到孩子较弱的身躯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又口不能言,十分可怜,她又不能见死不救,袖手旁观。 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