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特殊弟子(1 / 2)聚灵神功首页

允和在八岁时,由自己的祖父送到了聚灵山。

当时,他还是个懵懂的顽童,根本不清楚爷爷为何要送自己到这荒山野岭。

只记得第一次见到师父时,对师父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是个凶巴巴的叔叔。然而,这个凶巴巴的叔叔对爷爷非常恭敬。打量自己时,严峻的目光中也曾透露出少许的温情。

后来,爷爷陪允和在山上住了两天,便留下他,回去了。自此,允和便成为了“绝代剑侠”吴知风的关门弟子。

至于小牛,若按入师门的时间顺序讲,他应当是大师兄。因为他出生后不久,就被师父吴知风收养。

当时,吴知风避隐江湖,居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也就是小牛的老家。在那里,他收养了无父无母的小牛,将他从襁褓中的婴儿养育成牧牛的小童。后来,又带他来到关中的聚灵山,重新开门收徒,再入江湖。

虽然小牛跟随师父的时间最长,但他实际的年龄比后招的几十个徒弟都小,比允和还要小一岁。因此,他一直自居老幺,冲每个新来的吴门弟子叫“师兄”。

与其他弟子相较,允和与小牛还有另外两个特殊之处。

第一,其他弟子入门后,仍旧使用以前父母给自己取得名字。因为师父吴知风非僧非道,不给弟子另取法名,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对于允和与小牛则不是这样。

允和来此的第一天,师父便送了他一个新名字,即“吴允和”,与师父同姓。至于他原先的名字,则不让用了。当时,允和非常奇怪,极想知道缘何如此。但他不敢问师父。与他同来的爷爷,竟然也要他忘掉以前的名字,只记得“吴允和”这个名字就好。

不再叫以前的名字,对于时年八岁的允和而言,并不苦恼,反而有些欣喜。说实话,他对自己以前的名字很不喜欢。据说那是父亲临终时取得,虽意义“非凡”,但特别难听,他一直想换掉。如今,改叫“允和”了,他觉得还不错。但为何连爷爷的姓都弃之不用,他不太明白。

小牛的大名是吴允稷。他乃师父收养的孤儿,跟从师父姓吴,似乎理所当然。但小牛却说自己本不叫“允稷”,也不姓“吴”,他原本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厉志乾”,这是他亲生父母给他取得名字。

对于小牛的这番说辞,允和根本不信。一个出生后不久就被收养的孤儿哪来的亲生父母给取的名字?即便有,也多半是“阿猫”“阿狗”之类的乳名。像“厉志乾”这样的名字,绝非一般农夫农妇能想出来的字眼。

允和认定,“厉志乾”这个名字,根本就是小牛自己胡编乱造的。因此,当小牛神秘兮兮地将自己这个“秘密”告诉他后,他并没有对等地将自己原本的名字告诉对方。小牛当时就愤怒了,认为允和赚他便宜。从此,他时不时地用恶作剧来找回一些平衡。

他俩与其他同门师兄相较的第二个特殊之处是:师父在授业时,给他俩“开小灶”。

吴门一派聚居的聚灵观,始建于南北朝时。入唐后,由于李唐王室崇道,聚灵观兴盛起来,但好景不长,在此后的安史之乱中,道观成为废墟。师父吴知风入关中后,几经选择,遂栖身于此。虽然他并非道教中人,但在整修完废弃的道观后,仍旧使用了“聚灵观”这个旧名。或许是因为道观所在的山名叫“聚灵山”的缘故吧。

聚灵观占地面积不大,是个三进的院落。前院为待客、习武之处中院为师父的居所和习文教室后院则是众弟子的居所。

平日里,徒弟们都在前院习武,但允和与小牛例外。

小牛习武的所在是观外山上的“丑嵘宫”,而允和习武的场所则是观外山上的“午峻宫”。

因为“午”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的是“马”,因此大伙儿给允和起了个绰号“马仔”。每当允和与小牛习武归来,在观中前院舞刀弄枪的师兄们就会冲他俩喊道:“马仔、小牛,耕地回来了?”

对于这种讥嘲,小牛一笑了之。允和则往往怒目而视。渐渐地,“马仔”没有人叫了,“小牛”则成为了固定称谓。

此刻,这两个特殊的吴门弟子正在后院卧室的床边,一个怒目而视,一个嬉皮笑脸。

面对允和的那句问话“床铺被弄成了这样,晚上,你让我去哪里睡?”小牛很坦然的答道:“晚上,你一准儿不睡这儿了。”

听了小牛的话,允和不禁一愣。随后,一股儿凉意从背脊凝聚到脖颈。“难道,师父他……”

“对了,正是师父他老人家让我传你去见他。”小牛看出了允和心中所想,敛色说道。

“现在?”允和还在迟疑。

“不急。师父还在练功呢。咱们吃了午饭。不,你是吃了早饭,再去也不迟。”

“嗯、嗯……”允和本能地回应道,神色木然。

师父吴知风此时不在聚灵观中。他闭关的所在是聚灵山的最高峰岳岁峰。岳岁峰上有一绝峪洞,正是吴知风闭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