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1 / 2)九宫夜谭首页

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史称北魏或后魏、元魏。道武帝晚年嗜服寒食散,疯癫日盛,滥杀臣子,朝野各怀危惧。清河王绍弑父,太子拓跋嗣回京杀清河王即位称帝,是为明元帝。

公元424年,明元帝崩,传位于子拓跋焘,是为世祖太武帝。太武帝灭大夏、北燕、北凉等诸国,一统北方。

公元430年,南朝刘宋皇帝刘义隆北伐,北魏挥兵退之。

公元450年,太武帝南征刘宋,攻克下邳、彭城、盱眙、悬瓠诸地,直抵瓜步,与南朝首都建康隔江相望,刘宋举国震动。太武帝审时度势,渡长江结果难料,不日大军退去,一路烧杀抢掠,江淮六州,沦为白地,自此南朝刘宋“道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同年,太太子监国拓跋晃崩史称太子忧思而亡,追谥景穆太子。

公元452年,太武帝死于宠信的宦官宗爱之手。宗爱主南安王余即位,同年,宗爱杀南安王余。王公诸大臣杀宗爱,拥太武帝之孙、景穆太子之子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九宫三部曲即起于此,《九宫夜谭中皇帝文帝原型即文成帝。

大代

:学术界观点普遍认为拓跋氏为鲜卑族拓跋部,即拓跋鲜卑,建立前代国政权,后覆灭。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年建魏,实为重建代国。后太武帝年间原拟改国号代为“万年”,太武帝听取著名汉人大臣崔浩的意见,方才改“代”国称“魏”,自称黄帝后裔,取华夏正统之意。崔浩大儒,心里明白历朝历代哪里有千年万代,只是此言也不能说明,只言“国家积德,著在图史,当享万亿,不待假名以为益也”。太武帝从之,弃“万年”,自此“代”“魏”并用,犹比“殷”“商”。事实上,直至孝文帝迁都,不论是北魏官方还是民间,“大代”的使用频率可能实际高于“大魏”,大同即平城出土了“大代万岁”的瓦当。

兄终弟及

:北魏乃草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直接由氏族部落一跃而至封建王朝。这种氏族部落的王位并非父传于子,多为兄终弟及。北魏自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开始,便竭力要传位于子,但每次都困难重重。皇帝兄弟不忿传子制,个个力争皇位,文成帝一朝尤甚,血雨腥风,不仅半年间皇位三易其主太武帝、南安王余、文成帝,且文成帝少年登基后,政治斗争极其激烈,宗室亲贵多人暴死或被诛。

子贵母死

:拓跋氏本系部落氏族,母系余风尚浓,自道武帝起,为防母后专政,立子贵母死制。凡皇子被封太子,母妃必得赐死,无一例外,也因此产生了北魏一朝的特殊现象:乳母干政。代表人物为文成帝乳母常太后即《九宫夜谭中已殁的常太后,常氏一族因她显赫一时,风头无二。历朝历代后妃为了求子可谓不择手段,北魏却因这子贵母死之制,后宫出现了畏子如虎甚至设法避宠的空前绝后的怪现象,此制到宣武帝时期终废宣武帝为孝文帝子。

拓跋家族出自氏族部落,礼制粗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前,对于选妃甚至立后随心所欲,不按常规,以至于后宫中尽是北凉大夏等亡国皇女为后为妃。文成帝子献文帝弘书中太子原型之母李贵人原是永昌王仁太武帝一朝杰出的军事家,后于文成帝登基后谋反被诛的妃嫔,南伐时被永昌王仁掠来,后又因美貌被文成帝宠幸生子,因此其子血统受文成帝乳母常太后怀疑。学术界对献文帝弘是否文成帝亲子持不同观点,因缺乏论据,无法确证。

坞壁

:坞壁是自汉而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地区达到极盛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也称垒壁、堡壁,首领可称坞主或宗主,往往以宗族为核心联合在一起,可耕可战亦有流民坞壁,但流民坞壁也必定由宗法关系而合。这种联合往往与专制政权崩溃、各地豪族伺机而兴的社会形势相关,一个合格的坞壁主即豪强往往具有相当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而这个能力的表现往往是“豪侠”,侠义或尚武。是以有观点称,坞壁就是中国古代帮派组织的雏形,事实上,在武侠小说里面,就有大量“某某堡”的称谓,坞壁也可称坞堡。坞壁在十六国时期达到极盛,孝文帝实行三长制后逐渐式微,北魏分裂后又有复兴,最终在唐代基本消亡。在《九宫夜谭里面,裴明淮的好朋友英扬就是一位坞主鹰扬坞,而书里的江湖帮派称坞、壁、垒、堡等,众坞壁联盟的盟主亦可称宗主,如裴明淮的另一个朋友薛无忧就是河东坞壁联盟的盟主,人称薛宗主。少林建寺在太和十九年魏孝文帝下诏所建,换而言之,在北魏时代,武侠小说中一众耳熟能详的帮派并未出现。

宗主督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