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摇头道:“我军只需固守拒敌,待王琳粮尽,自会崩溃,哪会有破绽给他?”
张舸狡黠一笑,道:“我若是王琳,当使人诈降,在城中设下埋伏,重挫我军,然后乘我军大乱之际集中兵力直取北门。再以壕车越过壕沟,夺取吊桥,则齐军有救矣。”
高天击掌赞叹:“此计甚好。”却没再说什么。两军对战形势瞬息万变,不可能完全符合张舸的猜想。随后他告别张舸,去拜见吴明彻。
吴明彻在帅府召见高天,此处原是王琳的巴陵王府。高天望见吴明彻主位身后悬挂一幅大字“克复豫州”,笔法遒劲有力,应是那国子祭酒周弘正的手笔。
吴明彻袒露上身,让医者给他背上换药。他再次勉励高天,并将一只信筒交给高天:“王琳与老夫曾同殿为臣,有些旧谊,你将此信给他,他念及过往,不会加害于你。”
高天谢过,手持节杖而出,在萧摩诃护送下前往两军对峙处。
萧摩诃亲自在阵前喊话,说大都督派军使会晤巴陵王。随后,数名齐军士卒推着壕车越过壕沟,接高天过界。高天并不扭捏,大步踏上壕车,稳稳前进。路过壕沟时他低头一瞥,见壕沟深浅不一,最深处不过一人高而已,果然是仓促而成。
高天下了壕车,忽见迎面杀出一骑战将,手提长矛,直指高天,大喝道:“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高天从容回答:“我为陈使,前来劝降。”
“劝降?”那人好奇地打量高天,后对众将士斥道:“推他出去斩首!”
齐人蜂拥而上,拿住高天,高天大呼道:“我为一国使节,未见你家主帅,竟敢杀我?”
那人呵呵冷笑:“你听好了,我为巴陵王帐下偏将雷文策。巴陵王早有叮嘱,陈使但来劝降,一律斩之。”左右士卒正要将高天拖走,人群中又扒出来一位长者,对雷文策道:“雷将军且慢!”
雷文策下马行礼:“刺史有何吩咐?”
原来此人正是寿春刺史王贵显。他听闻陈使过来,深觉事关重大,急忙来看,道:“两国交兵不杀来使,就算要杀,你我也无权处置。不如带他去相国城,交给卢尚书。”
雷文策不屑道:“我只听命于巴陵王。”
王贵显愣了下,苦笑道:“那就带他去见巴陵王。”
雷文策让步,叫人押着高天去王琳府邸谒见。期间王贵显与高天攀谈了几句,对其身份来意有所了解。
王琳正与诸将查看布防地图,于沙盘前指指点点,对远道而来的陈使看都不看,漫不经心道:“陈使来了?”
雷文策看了王贵显一眼,后者接过话道:“他是陈主敕封的武骑常侍高天,其祖父为梁武帝萧衍的御史大夫高循。”
“高循?可是那位写下《上梁帝疏》和《溧水行》,泣血法华经的忠臣?”王琳抬起头,透过屏纱望着陈使。
高天回答:“正是先祖。”
这声音柔和中透着几分硬朗,王琳眯起眼眸仔细去看陈使的模样,缓缓走出屏风。众将亦出,站在两侧。
有一将官问:“陈使来此所为何事?”
高天回答:“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