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大开明堂受朝贺(1 / 2)汉纛首页

刘和在军阵中看到先登营哗变,当即决定全军压上。

袁绍在乐安县城头眼见先登营即将拔下浮桥,便不顾众人劝阻令文丑、韩猛、淳于琼三人率两千精兵出城争夺浮桥。

“绝不许让刘千叙过河,就算是拆了浮桥也莫要让敌军得之!”

袁本初用沙哑的声带嘶吼着。

袁本初用愤怒的眼神怒视着。

袁本初用焦急的面容仓皇着。

袁绍真的害怕了。

他明白一件事,现在挑衅四百年的大汉的权威太早了。

需要有个替罪羊杀了天子、劫掠国都、擅行废立、挑衅诸侯、清理旧阀,如此天下之人方盼改朝换代。

董卓做了两个,但剩下的都没做呢。

他董仲颖倒是想挑衅诸侯,但被刘虞率河北军鏖战数月将祸患消弭于初始。

袁本初的战略出现了严重的误判,本就一盘散沙的冀州在面对洛阳朝廷的雷霆之威时更加离心离德。

袁绍在心中知道,先登营的哗变只是个开始。

自此之后,渤海郡、巨鹿郡、河间郡将再也不会归属于他。

“莫要让那袁绍军夺回浮桥!

将士们,河间之战毕其功于一役,取封爵之赏,正当下也!”

刘和跨马来到阵前,呼喝左军黄忠、右军祖雄往浮桥靠拢,他则率中军攻击袁绍左翼的吕乐部。

为什么没管右翼呢?

右翼的辛评投降了。

公孙度和卢耽已经前往接管兵马并安抚人心,此时袁绍的右翼早就全都哗变了。

“君侯!右翼营寨叛变,则乐安县无法固守,还望君侯早做打算!”

袁绍看着城下的一片混乱,咬了咬牙令文丑率军退保渤海郡,他则是领兵马返回了魏郡。

刘和并没有阻拦袁绍,此战刘和本就没打算一战而定冀州,放袁绍回去倒是无妨。

袁绍之所以让文丑返回渤海郡,那是因为他还是想挣扎一下。渤海郡是他起家的地方,对于袁绍来说渤海郡有着十分特殊的政治意义。

而袁绍也知道他当年打发了韩馥去渤海郡当郡守,本意是想在渤海郡这个他的根据地控制住韩馥,若没有意外韩馥将会被他牢牢的掌控。

但由于他的战略失误导致渤海郡直接被朝廷军的兵锋所覆盖,那韩馥就变成了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要想守住渤海郡,只有文丑这个他麾下的心腹大将可以胜任。

冀州的魏郡、中山国、清河国、信都郡、安平国、广川郡还在他的掌控中,常山郡、赵国、河间郡、正定郡则为洛阳朝廷控制,双方现在争夺的就是渤海郡和巨鹿郡的控制权。

冀州十二郡国当中,正定郡是刘和平黑山军后从常山郡分出来的郡,广川郡是袁绍从清河国与信都郡分出来的郡。

行政区划的调整并不是空穴来风,也并不是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很多时候行政区域化的变化代表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冀州就是这个时代天下局势的代表。

原本的冀州的郡国规划足够适应管理需求,那为何要多分出两个郡呢?

不管是洛阳朝廷还是袁绍,都在划出土地增加郡国一级的行政区划。那是因为乱世之中,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日夜鏖战立功者要比平时多上不少。为行封赏,很多有功之人至少要许一个郡守或国相的位置,或者对于部分地位不低的降将来说,也要至少予以两千石级别的高官才能安抚人心。

现有的郡国一级别的官职有限,为行封赏上就只能多划出一些郡国了。

就像是后来南北朝的时候,为什么一个兖州能划出兖州、南兖州等数个州,还不是因为有功者多,刺史和州牧一级的官员需求剧增,才使得上位者不得不如此调整呢。

袁绍跑了,刘和也没有去追。

先登营的哗变部队已经冲垮了麴义的军阵,而关羽、赵云随后的掩杀也让麴义彻底陷入了崩溃。

赵云瞅准机会策马飞身来到麴义身边,一枪就刺死了麴义。

而就在麴义死后,袁绍军残存的抵抗也彻底崩溃。

吕乐直接放弃了营寨,跟随韩猛一起撤往魏郡。文丑则率着剩下的兵马返回渤海郡固守,刘和此时已经彻底占据了河间郡。

而对于先登营倒戈的将士们,刘和除了立刻安排人去安抚外,甚至咬着牙拨出了一部分粮食给他们,让他们当做回家的口粮。

是的,刘和没有打算收编先登营。

这支兵马常年驻扎在巨鹿郡,已经有着十分顽固的社会关系和乡土观念。现在收编他们无疑是在身边放一个定时炸弹,刘和可不能这么做。

再者说养这样一只精锐,那需要多少粮食和钱财才能支持?

洛阳朝廷养一只朔骑营就已经不容易了,哪还有多余的物资来去供养先登营呢?

倒不如把这个麻烦先交回给袁绍,让袁绍慢慢的消磨先登营的锐气、拆解先登营的建制,等以后平定冀州时先登营才可以彻底的为朝廷所用。

就在刘和进驻河间郡后,他本来要调兵遣将再收下渤海郡。

至于巨鹿郡,刘和则暂时没有打算。而就在刘和筹划下一步的计划时,公孙瓒与曹操的使节到了。

准确的来讲是第一个到的,陶谦、刘表、刘焉,甚至是刘繇、孙策的使节也紧接着到来了。

塞北那边匈奴于夫罗、鲜卑扶罗韩、轲比能、步度根,辽东那边蹋顿、高句丽也纷纷派遣了使节来到河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