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文武相济(1 / 2)南宋权柄路首页

当清晨曙光乍现,火红的朝阳轻巧地跃出山头,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为新的一天揭开了序幕!

吃完早饭的士兵们开始继续搜索物资,邢承恩和王进在生番寨子的高处看着远方的大湖。

“二哥儿,此地依山傍水,夏日应是避暑的好地方啊!”

“王大哥,这地方是好可是我们人手不够,暂时占不了,只能留待以后了!”

“是啊,缺人啊,这么好的地方,可惜了,不如二哥儿先将此湖取个名字,生番要是再回来,日后咱们师出有名了。”

“以湖中小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此湖就叫日月潭!”

“好形象的名字,不错,就叫日月潭!”

“二哥儿,是如何看待武人和军队的?”

王进昨天听了邢承恩的话,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今天趁四周无人,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疑问。

“强国必先强军,如果没有强军那强国就是个笑话,军人地位不应在文官之下,但军人不得干政,不然就是藩镇割据!而文官独大就是大宋被人狠揍的局面!

所以我的眼里文人和武人地位平等,文人治理好地方为军人提供后勤保障,武人保家卫国为文人和百姓提供安全保障,双方合作共赢才是一个合理的体系。”

王进是可信之人,邢承恩也和他说了未来的计划。

未来邢承恩会组建政事院和军事院,政事院出来的学生历练历练当文官,军事院出来的当军官,谁也别干涉对方的专业领域。

所谓的武人专权,并不是说仅仅是几个单独的武将专权,而是一群军官利益集团的专权。

这种军官利益集团,简单的比喻一下,它就像是德国的容克军官贵族集团,它是一个整体。

在唐朝很明显的就是魏博牙兵,不管谁做节度使,只要无法给牙兵们带来好处,就会被魏博牙兵干掉,另找代理人。

后来的赵匡胤也一样。

所以北宋以后整个士大夫阶层所警惕的,不是某个单个的武将,而是对从士兵到基层军官,再到高级武将整个集团的防范。

由此形成了一个高度团结的文官集团,他们结成整体压制武人集团。

而这个文官集团成型之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畸形怪物。

他们在经济上结成联盟,控制土地、资本和人才,在文化上掌控舆论,获得了几乎绝对的知识解释权,在政治上彻底压制武人集团,在朝堂和地方一手遮天。

这样一个强大的集团,上可以威慑皇帝,下可以统治百姓。

他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制约的力量,完全是无敌的,所以他们疯狂的利用自己的权力获取利益。

赵宋官家得国不正,于是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加强君主集权上。

既要不停讨好掌握舆论的文人士大夫,不光给权给钱,还分房分地。

又要不断削弱地方,防止出现权臣或军阀,再搞一次黄袍加身。

但直接削,又担心给人逼反了,于是就通过增设办事环节、增加官员职位,搞分权。

分权的结果,就是行政机构越来越臃肿,办事的效率也越来越低,相当于养了一大堆废物。

其实还不如废物,因为这些人会勾心斗角、互相掣肘,还会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扰乱民生。

分权的思路贯彻到军队,结果就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指挥混乱。

宋廷为了维稳,又把军队发展成了流民的收容系统,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他们还动不动就把流氓土匪刺字发配,拿去充军,这样的军队没有荣誉感,打顺风仗还行,拼命?没门!

兵虽然招了一大堆,国防支出也占到了财政的六成以上,但就是打不了仗,还需要花钱买和平。

冗官、冗兵、岁币,都是沉重的财政负担,全压在老百姓的头上,宋朝苛捐杂税最多时达到六七十种,而唐朝仅有十五种左右了。

所以有宋一朝造反受招安都成体系化了。

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经是中国皇权制度的顶峰,不光是大臣对皇帝有节制,地方对中央有节制,各部门之间的节制,最终都是为了限制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人之手。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都有那么点现代民主制度的意思了。

然而南宋有权臣,这一点跟北宋特别不一样。

从秦桧到贾似道,大权臣不断出现。

到南宋末年,贾似道当政时候,权力集中尤为严重。

所以最后还是被元朝灭了。

权力制衡当然有弊端,皇帝或者大臣不能大权独揽,就会本能心生恐惧。

控制力不够,说了又不算,这要是哪天有人带兵冲进皇宫,我不就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