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里,虽然在唐代,宋代都有这个地方的史书记载,但是书中记载的临川里时而出现,时而消亡。
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改临振郡为振州,州治沿袭郡治,在宁远县即崖城。于振州增设一个临川县。
临川县历经有唐一代274年,唐亡之后,五代梁唐晋汉周,五十年风云变幻,临川县依然存在。直到十国之南汉(917-971年),临川县被废其所属并入宁远县。临川县在这历史的风雨中延续300多年后消失。
宋朝开国之初,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改振州为崖州。而时过100年后,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始设置临川镇,于是临川又再一次出现在史书之中。
此时的临川镇,作为驻兵戍守边境之军镇,将领既管理军务,又兼理民政。然而重兵镇守之下,1267年《崖州志》:咸淳三年,土贼陈明甫,陈公发等占据临川镇,称三巴大王。文中描述为“何以能够作乱称雄于临川呢?想必该“镇”早已名存实亡。”
三百年后,临川县、镇遗址,皆在今之临春村背后,往东退去靠近打狗岭。刊行于1521年的正德《琼台志》称,其“石街尚存”
风雨千百年,临川这块区域每当国家衰败,都会迅速成为土匪海盗的巢穴,然后每当新的政权立起,这个地方又会成为军事重地。
而如今,历史的轮回在次降临这块土地,如今已然是被一群不成器的土匪占据。
向阳号先是来到三亚河口,在这边停靠,放下船上携带的蚊子炮艇,先一步前去侦查,顺带休息一会
这种蚊子炮艇也就是郑芝龙在几年之后,击败荷兰人所用的那种纵火船。
小船消失在河口拐角之后,陈永康下令紧跟其后,所有船员坐在船桨位置上,只要收到信号,立即全速前进。
关于船桨,向阳号用的也是传统的撸桨,相传,一撸顶三浆说的就是这种浆。
一般人认为的船桨使用时,需要出水在用力推动浆炳,让桨叶带着动力入水推动船只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出水还是入水,都将损耗动力。
然而撸浆就不一样了,在使用时,完全不需要离开水面,全程在水里进行运动,动力的转换效率远高于普通船桨,特别是在大型船只的使用上,省力的同时,动力更加充沛。
并且可操作性也同样高于普通船桨,甚至能够在港口内进行横向移动与原地掉头,而这些操作都是普通船桨无法做到的。
然而这种船桨由于操作需要的技巧更高,若是没长时间去学难以学会,好在是陈永康的乡勇们都是玩水长大的,就没有不会撸桨的。
至于西方人为什么没能学会这种船桨,陈永康只能瞎猜,可能是西方人更喜欢用鞭子,鞭策船奴们在船舱底层拼命划桨,所以这种效率更高的工具,并没有在西方大范围传播开来。
当然,真实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反正结果就是,西方人一直到18世纪才有传教士吧撸桨技术带到欧洲。
然而这个传教士学的也只是皮毛,没能学到精髓,他们的橹大多没有橹索,也没有橹支纽作为支承装置,而是简单地在船帮上开一个小豁口,将橹杆放在里面,效率还不如普通船桨,从而导致撸浆一直到现代也没能在西方推广开来。
由于人手本就不太多,但是缴获的利安当的船,又不能随便停靠在附近无人管辖,所以陈永康只能安排王二虎带着四个兄弟,总共五个人,先行一步,将利安当的那艘船先行一步前往毕谭港。
顺带拿着陈家旗子,以及琼州知府的信件,告诉那边的官府,他陈永康是即将上任的新千户和水营百总,在上任之前先帮着剿灭一处,在当地长期作乱的海魁窝,让他们准备好接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