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芳在吴军的怀里哭着说道。
“你说,我是不是很自私?”
晚上,哭过之后的赵晓芳,忽然又有些自责。
“怎么这么说?”
吴军问道。
“我要是去替我哥,损失是比我哥要小,他好不容易干到这个位置……”
“账不是这么算,顶包这种事,本身就违法,一旦是有了记录,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会受影响。”
“……可他是我哥。”
赵晓芳迟疑地说道。
“……你哥要是真把你当成亲妹妹,他就不会只顾自己,让你去拘留所替他。”
吴军说道。
在这一刻,亲情展现在二十五岁的赵晓芳面前,是错综复杂的一面,让她无所适从。
吴军安慰了赵晓芳一晚上,天刚亮,他用自行车把赵晓芳送到车站,坐上了去淄城的火车。
在火车上,赵晓芳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其实,吴军的安慰,已经让赵晓芳的心里没那么难受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吧。
郑琴出事了。
郑琴现在恢复得不错,早晨护士来给她量体温的时候,郑琴和人家聊天,打听她什么时候能出院。
“好了就能出了。”
小护士笑着对郑琴说道。
“我觉着我现在就好了。”
郑琴说道。
“您说了可不算,得大夫说好了才行,我听大夫说,您这个星期就能出院,快了。”
“哟,这个星期就出院,那我得早点回家收拾收拾,这么长时间不在家里住了,炉子也没点,得早点上炉子烘烘屋里,要不阴冷。”
郑琴说道。
赵晓梅给郑琴买来早饭就回家了,今天上班,邓震走得早,晓晓上学没人送。
临走的时候,赵晓梅嘱咐郑琴。
“你吃了饭,哪儿都别去,就在这等着大夫来查房,我去送晓晓上学,然后再去单位说一声就过来。”
“你去忙你的,我现在又没事了,你还来干啥?”
郑琴说道。
早晨的病房有些乱,送饭的家属,交接班的护士和大夫,还有在走廊里来回溜达的病人。
一个人坐在病床上的郑琴有些无聊,就从屋里出来了。
现在的郑琴对时间的观念不是很清晰,她在走廊上溜达了一会儿,看别人都在忙,就想趁这个空回家打扫一下卫生,等出院就没那么慌张了。
郑琴这么想着,就回自己病房拿了一件外套穿上,出来了。
没人注意到她。
淄城这个地方,郑琴从部队转业就一直在这,几十年了,大街小巷,要多熟悉就多熟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算是老了看不见了,闭着眼也能找到家里来。
现在,郑琴老了,可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那天晚上,从省城回来,黑乎乎的,郑琴看不见淄城这几年的巨大变化,路,还是那条路,但是变宽了,路两边的商店也不见了,拓宽之后的马路,边上是人行道,人行道再往外,就是居民楼。
周一的早晨,正是上班的高峰,骑着自行车的人们不断的从郑琴身边快速经过,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
初春的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淄城的新街道,新景象,站在马路边的郑琴有些糊涂了。
“诶!这是来了哪儿?”
困惑的郑琴诶了一声,自言自语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