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装得装一辈子(1 / 1)四合院报仇的好人首页

易中海在遭受处罚后,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般地改变了行事风格。以往总是端着大师傅架子的他,如今放下了身段,在轧钢厂的车间里,不再挑肥拣瘦,无论脏活累活,只要分配到他头上,他都毫无怨言地默默完成。每一个任务,他都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宝般精心对待,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确保万无一失,只为能重新赢得工友们的认可与尊重。

回到四合院,他更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帮扶困难户的行动中。他掏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为那些生活困苦的邻里送去生活必需品。他会亲自陪着孤寡老人去看病,跑前跑后地挂号、拿药;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还耐心地辅导他们功课。他逢人便满脸堆笑,言语也变得格外和气,试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期望能一点一点地重塑自己在四合院众人心中的形象,找回那份曾经拥有的威望

陈超偶然听闻易中海在厂里和四合院的种种改变,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思绪。他深知易中海曾经因嫉妒而犯下大错,如今这般大张旗鼓地表现,背后的动机实在难以纯粹。

在厂里的一次午休间隙,陈超看到易中海正汗流浃背地帮着年轻工人搬运沉重的工具,那副殷勤的模样与往昔的高傲形成了鲜明对比。易中海似乎也察觉到了陈超的目光,他微微一顿,随后脸上挤出一丝略显尴尬的笑容,眼神中却难掩一丝期待,仿佛在等待着陈超能给予他一些肯定的回应。

回到四合院,陈超又听邻居们说起易中海如何慷慨解囊帮扶困难户,如何不辞辛劳地为大家跑腿办事。他默默听着,心中暗自思忖:易中海这般努力地想要重塑形象,若他真能就此摒弃前嫌,将这份善意坚持一生,那也算是为自己曾经的过错做出了弥补,勉强可称之为有德之人。可他心里清楚,易中海急于恢复威望,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而非真正出于内心的善念与德行的升华。这种带有功利性目的的改变,终究难以让人全然信服

陈超虽然对易中海的动机有所怀疑,但也没有点破,只是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而易中海这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行为越发 “夸张”。在厂里,他不仅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还常常在休息时间给年轻工人传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一副热心肠的老师傅模样,可眼神中却时不时透露出一丝焦虑,急于看到大家对他态度的彻底转变。

在四合院中,他除了继续资助困难户,还牵头组织各种社区活动,试图营造出自己是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带头人形象。他对那些曾经对他有过微词的邻居格外殷勤,逢年过节总是第一个送上祝福和礼物。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在一些细心的邻居眼中,却显得有些刻意和不自然。

有一次,厂里评选季度优秀员工,易中海四处拉票,逢人便说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和改变,希望大家能看在他的 “表现” 上投他一票。这一举动让不少人对他刚刚积攒起来的一点好感又开始消散。陈超得知此事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易中海终究还是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品德修养,只是在为了恢复威望而进行一场看似华丽的表演。

尽管易中海如此努力地 “作秀”,但他在厂里的晋升之路依然因为之前的过错而受阻。他看着那些曾经不如自己的同事如今都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心中的嫉妒之火又开始隐隐燃烧。他开始在背后抱怨,认为厂领导对他不公,没有看到他的 “转变”。这些抱怨声渐渐传到了领导的耳中,这让他在厂里的处境更加艰难。

而在四合院中,一些新的矛盾也逐渐产生。他在帮扶困难户时,偶尔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自己是施恩者,这让受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在四合院中想要恢复威望的计划也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顺利进行,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迷茫之中,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才能真正重新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易中海的种种行径在厂里和四合院引发了不少议论。在厂里,年轻工人们聚在一起时,难免会对他的拉票行为窃窃私语,觉得他过于急功近利,失去了一位老师傅应有的沉稳与谦逊。一些原本与他关系较好的老工人,也渐渐疏远了他,他们更欣赏那些踏实做事、默默奉献的人,而非像易中海这般将功绩挂在嘴边、四处宣扬的作态。

陈超意识到不能任由这种不良风气在厂里蔓延,他决定找易中海好好谈一谈。在一个傍晚,下班后的车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陈超看着略显疲惫和沮丧的易中海,语重心长地说:“易师傅,我知道您一直想重新证明自己,但真正的威望不是靠这些表面功夫就能赢回来的。您有精湛的技术,若能静下心来,专注于工作本身,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年轻工人成长,时间久了,大家自然会敬重您。” 易中海听后,沉默良久,心中五味杂陈。

在四合院,易中海的帮扶行为也引起了新的波澜。有一次,他帮助一位寡妇修缮房屋,本是好事,但在过程中他不断强调自己的付出,让寡妇一家倍感压力。此事被传了出去,四合院的居民们对他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复杂。一些长辈摇头叹息,认为他迷失了本心;而一些年轻人则直接对他的行为表示不屑。

面对厂里和四合院的双重困境,易中海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真诚与纯粹。于是,他决定做出改变。在厂里,他不再四处宣扬自己的功绩,而是默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耐心地指导年轻工人,遇到困难时总是冲在前面。在四合院,他调整了自己的帮扶方式,以更加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再将自己的付出作为获取威望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