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8章 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2 / 2)三国好老师首页

意思很明确,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朕不跟你争,但是你得在工部给朕留一个职位。

董明自然明白刘辩的意思,他笑着点点头,然后对百官道:“既然陛下如此说了,那咱们就商量一二如何?就先定下来这工部尚书的人选吧。”

两千石的官职,就算是混子,大家也会抢着要的。更不要说,一旦大运河通航,那么工部尚书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可以吃几辈子的功劳簿了。因此不少人都有些意动。

尤其是有资格登这个位置的一些老臣子。

所有人都在举荐,最终出现了四个备选的名单:郑玄、孔融、王允、卢植。

举荐郑玄的人是孔融....而举荐孔融的人,则是袁逢、杨彪两个人。变法一派则力挺卢植,至于王允,是董明举荐的。

董明对王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层面。他一直觉得王允就是个渣渣。可是真的了解过王允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能够在史书中留下痕迹的人,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王允和卢植是一个类型的人,当然了从.asxs.来说,他比卢植要好多了。王家也是世家大族,虽然比不袁杨荀陈四家,但在大汉朝也算是不错的了。

之所以说王允跟卢植一样,是因为两个人都是真正意义文武双全的人物。卢植是海内大儒,但也是可以冲锋陷阵的良将。王允也是如此。

当年黄巾起义的时候,豫州黄巾就是这位镇压的。彼时,他为豫州刺史,孔融是他的小老弟。

不过他比较背时,黄巾起义结束之后,董明就辞官回了新野。导致这位跟历史一样,得罪了十常侍,被免官下狱。多亏了杨赐、袁隗和何进三个人求情,他才得以脱身。

不过,跟历史不同的是,他脱身之后,成了杨家的门客。新皇登基之后,王允又被起复。开春之后,他将接替一任洛阳令,成为新的洛阳令。

董明之所以举荐他,是因为此时的王允,还是那个一心为国,满腔热血的王允。而不是历史那个计除董卓之后,骄傲自满的铁憨憨。

在董明看来,这个人是可以拉拢的。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变法一派,没有合适的人选。有且仅有董明、袁绍、夏允等寥寥数人。可是这些人本身就把持着要害的衙门,不值当的去作甚劳什子工部尚书。

况且已经有了卢植这个人选,董明再选一个王允,也能在面子糊弄过去,我们变法一派可不是结党营私之辈。

四个人选出来之后,郑玄第一个被排除在外。

一来,郑玄本人不在这里;二一个郑玄的状态让人很是怀疑他能不能做一个两千石的混子...毕竟这哥们最近深陷玄学不可自拔,听说已经快想明白了。

可董明很清楚,他想的再明白都没有用。郑玄注定只能是一个学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官员的。他第一个被排除在外,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就算郑玄成了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此时也不会有什么卵用。顶多在后世的课本,被按一个中国古代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头衔,然后加入中高考必考豪华套餐。

第二个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王允。

能成为最后四个人之一,也算是给董明的面子了。王允之前因为十常侍的事情,跟刘宏的关系不太好。这事儿刘辩还记着呢,所以对王允不是很感兴趣。杨彪、袁逢等人自然也不会让王允位。

从立场来说,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在官场是一派的。但是从家族利益出发,杨家也好、袁家也好,见不得王家在朝廷出一个两千石的大员。

虽然两千石都是荣誉职位,没有实权的混子。但是正是这些混子,变相的成为左右整个天下大势的小团体。君不见每一次有什么事情要商议的时候,都是这些两千石以的高官跟刘辩一起开小会定下来之后,才会拿到大朝会说吗?

不负责具体的事情,又什么事情都能有建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这才是如今朝廷,真正的权力。

王允若是成了工部尚书,王家立马就往走了一个台阶。太原王氏本就时代官宦,若是此时出了一个两千石,那往后王家就真的起势了。

一如当初的陈家。

最后只剩下孔融和卢植两个人。

结果是,卢植做了工部尚书,孔融成了工部侍郎负责具体的实务。董明对这个结果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孔融这个人吧...道德水平很高,但是他的能力就有待商榷了。他做了工部侍郎,倒是不用担心有什么腌臜事,唯一可以担忧的,就是孔融会不会拖了工部的后腿。

但,这事儿,还是有解决和补救的办法的。